2022年 11月 6日

肾移植术后反复尿路感染如何处理

尿路感染是肾移植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高达75%。其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也可为肺炎链球菌、克雷伯菌及白色念珠菌等。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肝门,大肠埃希菌易侵入。若慢性尿路感染持续存在,常能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

  1. 病因 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免疫抑制药的应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②过分劳累③尿流动力学异常,如尿路存在结石、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尿漏等④患者有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膀胱炎病灶⑤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输尿管时间过长,导致异物感染⑥发生尿瘘时极易发生尿路感染。
  2. 临床表现 临床常表现为发热、尿频、尿痛、尿急、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累及肾盂可表现为移植肾区胀痛不适,可伴有食欲缺乏、乏力、腰酸等,严重者可有脓尿及血尿。化验尿常规常有白细胞或脓细胞、红细胞,尿细菌计数呈阳性,尿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常增加。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化验检查一般诊断不难,行尿培养明确病原菌及敏感药物,必要时行B超,CT或MRI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肾积水等尿流动力学问题,尽可能明确致病因素.
    4.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有泌尿系感染,即应多饮水以稀释尿液,起到冲洗的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减少尿路的刺激症状。对于反复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应多饮水以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量,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于女性患者,性生活后即刻排尿可以显著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应根据病因采取各种防治措施。
    (1)监测药物浓度,适时调整免疫抑制药剂量,预防药物过量。
    (2)抗感染药物治疗,细菌感染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治疗,根据常见菌种及微生物检查结果选择无肾毒性或肾毒性小的敏感抗生素,临床常选择的抗菌药物有头孢类(头孢呋辛酯、头孢克肟等)及喹诺酮类药物(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一般感染采用3~5d 疗法即可控制。如应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或尿路感染反复发生应及时做尿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疗程要足够,直至症状消失,微生物学检查阴性后1周停药。念珠菌感染常应用氟康唑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患者急性期过后可实行长期小剂量抑菌疗法(如每晚小剂量的服用左氧氟沙星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噻唑)。
    (3)如原肾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考虑行原肾切除术,如病肾无尿,而仅为瘢痕、纤维化者也可不切除.
    (4)易发生尿路感染者,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如有白细胞增多,及时做尿细菌培养,及早应用敏感抗菌药物.
    (5)肾移植后泌尿系感染通常症状少或无症状,早期抗菌治疗有效,如果存在结石或梗阻会导致肾盂肾炎和菌血症,因此应积极解除梗阻。

发表回复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